□本報記者 孫瑋 通訊員 楊廣玉 徐福濤 曹改路
五月的商水,麥浪千重,麥香彌漫。5月22日,在商水縣張莊鎮5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南陵村種糧大戶邱守先站在地頭,望著豐收在望的2100畝麥田,嘴里念叨著:“一個人能種兩千多畝地,多虧了有著現代化設施的高標準農田。”
張莊鎮高標準農田示范區里,金黃的小麥地毯一樣密實,微風吹過,麥浪起伏。
隨著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強力推進,商水縣農業生產條件得到了徹底改善,真正實現了糧食增產、農民增收。
邱守先等種糧大戶底氣十足的背后,是商水縣牢牢扛起耕地保護責任,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補齊農業基礎設施短板,為打造糧食生產核心區提供了根本保障。
商水縣耕地面積142萬畝,目前建成高標準農田126.7萬畝;一年兩季,糧食種植面積常年保持在244萬畝,總產穩定在22億斤以上。近年來,商水縣先后獲得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超級產糧大縣、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國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縣等多項殊榮。
商水縣是如何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扛穩糧食安全這個重任落到實處,實現農業由高產向優質發展?
商水縣縣長沈宗祥說:“在高標準農田建設層面上,商水縣在國內首創了‘建、管、運、產、服’五位一體的智慧平臺,通過建設、管護、運營、產銷和服務五大功能板塊,打造了全縣農業的智慧大腦,實現了農業現代化,保障了糧食安全。”
賦能現代元素提高耕地質量
沈宗祥說,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堅守耕地紅線,不僅在數量層面,更要在質量層面。
近年來,商水縣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聚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牢牢抓住糧食這個核心,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角度出發,以“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為主要目標,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做活做好“土地文章”,使商水農業生產面貌煥然一新,為糧食持續穩定增產提供了有力支撐。
商水縣地勢低洼,素有“五湖十八坡”之稱,境內遍布大塊連片的“湖坡”地,20世紀六七十年代多次經歷自然災害,三天兩頭絕收、靠天收成一度成為商水老一輩人的深刻印記。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糧食產量一直是百萬商水干部群眾孜孜以求的夢想和目標。
近年來,商水縣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措施,加強用途管制,規范占補平衡,強化土地流轉用途管制,推進撂荒地利用,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確保耕地數量不減少。
同時,在提高耕地質量上做文章,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耕地質量。
2020年,商水縣按照“集中連片、規模開發”的總體思路,聘請專業公司設計,組織專家論證,確保方案選址準確、規劃科學、布局合理,最大限度滿足群眾生產生活需要。投資1.5億元資金,建成5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按照建設標準化、裝備現代化、應用智能化、經營規模化、管理規范化的“五化”標準,以智慧農業為導向,以信息化建設為引領,以基礎設施建設為根本,結合現代智慧農業物聯網,打造高標準農田“升級版”,打造一片集中連片、節水高效、技術集成、綠色生態的現代化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區。
高標準農田示范區采用智能物聯網新模式,利用全覆蓋的5G網絡,建立“四中心一平臺”智能物聯網。充分應用物聯網、智能化、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優化了灌溉方式,配備安裝了水肥一體化和智能物聯網控制系統,實現了田間苗情、病情、蟲情、墑情實時監測報告和施肥、灌溉的遠程自動控制。
通過“5G+智慧農業云平臺”能夠集中分析處理智慧農業科技監測站采集到的農業數據,以數字可視化形式為農機、農技、農藝管理團隊做病蟲害防治提供精確數據支撐,科學指導農民種糧,保證糧食穩產增產。
2020年全國、全省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會在商水召開,已建成的5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先后接待全國各地參觀學習代表團400余批次12000人,走出了高標準農田建設商水路徑、商水實踐。
目前,在高標準農田示范區的引領下,商水縣142萬畝耕地年產12億斤小麥、10億斤玉米,帶動農民增收2.3億元,戶均增收850元。商水縣126.7萬畝高標準農田,畝均增產220斤,農業增收2.56億元。
創新管理手段穩定糧食產能
沈宗祥說,在高標準農田建設過程中,商水縣在打造智慧農業項目的基礎上,以經濟效益為媒,采取土地流轉、托管的方式,實現大型農業公司與農民攜手種田,提高了糧食產量,保證了糧食安全,促進集約化發展,大步邁向農業現代化。同時,通過采取培訓輔導、田間技術指導、統防統治等形式,科學管理農田,把科技創新的“關鍵變量”轉化為農業增效的“最大增量”。
2023年,商水縣投資4.13億元,在舒莊、譚莊等6個鄉鎮新建的1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是按照高標準定位、高標準設計、高標準優化“三高”和建設標準化、裝備現代化、應用智能化、經營規模化、管理規范化、環境生態化、投資多元化、灌溉節能化、土壤優質化“九化”標準,實現了“模塊化設計、智能化控制、精準化監測、集約化管理”,建成“技術集成、裝備先進、穩產高產、生態宜居”的現代化高標準農田示范區。
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地力提升一個等級,每年畝均增產500斤以上,節約成本30%以上,新增耕地100多畝。為扛牢扛穩糧食安全責任,加快推進現代化農業強國建設做出商水貢獻。
緊抓規劃建設筑牢良田根基
沈宗祥說,在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上,商水縣始終堅持規劃先行,突出規劃引領,將高標準農田規劃建設和鄉村建設規劃、糧食綠色高產高效創建、農田“兩區劃定”相結合,確保項目規劃建設精準、科學、實用、接地氣,建成后達到田平路暢、土肥水潤、電通林綠、監管有矩、旱澇保收、生態高效的標準。
建設過程中,商水縣專門成立了縣長總負責,分管領導具體抓,一級抓一級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領導小組。為保障項目落地,堅持早謀劃、早設計、早預算資金;為確保設計圖就是竣工圖,在規劃設計時,通過召開群眾代表會、征求群眾意見、實地勘測等方式,據實設計,力求各機井、橋涵、溝渠、道路規劃設計的實用和實效。
同時,在建設高標準農田的過程中,嚴格按程序,公開招投標,確保工程質量和建設效率。強化監管,堅持工程質量問題零容忍,嚴把施工每一細節。實行施工單位、業主單位、監理單位、項目所在鄉鎮、項目所在村委、群眾代表“六簽字”,工程質量終身追責。目標就是確保把高標準農田建成了民心工程、放心工程和廉潔工程。
明確管護職責確保常態長效
沈宗祥說,高標準農田建設是根本,管護是關鍵。
為確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工程長久發揮效益,避免“重建輕管”現象,商水縣制定了《商水縣農田水利設施長效管護實施方案》《商水縣高標準農田基礎設施管護辦法》,根據實際及工程設施特點,因地制宜,按照“誰受益、誰管護”原則,采取不同管護模式做好高標準農田項目設施的管護工作。
建立縣級牽總、鄉鎮監管、村組主體的長效管護機制,將管護工作制度化,簽訂管護協議書,明確管護責任人;對已規模流轉的高標準農田,建立由流入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流轉(托管)管護模式;建立“一長兩員”制,由井長、管護員、維修員組成管護隊伍,開啟農田水利設施網格化管理模式,保障高標準農田設施高效運行、長期發揮作用。
三產融合發展打造增收鏈條
沈宗祥說,商水縣緊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促進鄉村振興目標,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把農田質量與產業發展效益統籌起來,規模發展農業產業。
商水縣通過實施“育龍頭、延鏈條、抓創新、促循環、樹品牌”五項舉措,吸引龍頭企業落地,帶動農村增收致富。目前,商水縣共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8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5家、市級12家。依托牧原農牧、普愛飼料、魯王面粉等龍頭企業,持續延鏈補鏈強鏈,打造200億級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集群。培育形成小麥產業鏈,帶動30萬畝優質小麥種植,實現產值6億元。
融合發展推進產業增速增效,以農業產業增速增效為抓手,持續推進農業產業園建設。目前,全縣已建成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集群1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市級產業園3個,新建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個。依托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打造了“優質小麥、紅薯、紅梨種植、肉鴿養殖”等基礎穩固、龍頭帶動、鏈條完整、輻射帶動力強的高效種養全產業鏈條,真正實現了一、二、三產業融合。依托2239家合作社、1069家家庭農場和種植養殖大戶,帶動10萬余人參與產業發展、實現穩定增收。
同時,依托沙潁河沿線生態旅游經濟,打造10大近郊休閑、鄉村民宿、生態康養、度假露營精品景點,實現農文旅融合發展;依托高標準農田核心示范區,高標準建成1個國家級田園綜合體;建成“一村一品”示范村鎮,打造一批鄉土產業名品村,打響了“商水小麥”“生態漁網”“鄧城豬蹄”“黃寨姚集蜜薯”等特色品牌。
“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是確保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下一步,商水縣將扛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重任,圍繞建設全國糧食生產核心示范區目標,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打造河南現代農業新標準,讓中原糧倉更加殷實、讓國人廚房更加豐盈,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動能支撐。”沈宗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