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故城縣作為農業縣,農村人口占比較大。故城縣著力抓好農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發展新型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實現了農村面貌和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為鄉村全面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抓好農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
著力實施產業升級,夯實鄉村振興的基礎。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建設的重大歷史機遇,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鄉村文化旅游。持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資金和先進技術,實施全產業鏈發展,進一步拓展產業增值增效空間,推動鄉村產業升級,增加涉農產業經濟總量。相繼成功引進總投資225億元的“五大農業產業鏈”,肉雞產業鏈一期項目年產值達28億元,中醫藥產業鏈年產值達23億元,還有暢銷全國的奶牛產業鏈、養殖規模達到40萬頭的生豬產業鏈,及每年向華北地區銷售3億多斤優質果蔬的果蔬產業鏈。
同時,大力發展鄉村文化旅游產業,發揮京杭大運河縱貫縣域75公里,地方運河文化、董子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底蘊深厚等優勢,精雕細琢大運河歷史文化街區、董子學村、萬畝花海等旅游景觀節點,努力打造京津冀城市居民休閑旅游目的地。今年成功舉辦“清風竹韻·曲水流觴”等系列文化活動,接待游客達84萬人次,有效拉動旅游消費4億元以上,取得了較好成效。
發展新型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
著力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推動農村集體更好地服務群眾,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在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方面,立足糧食安全、群眾自愿,堅持“自主經營、自力更生”,創新實施“黨支部+合作社+農戶+銀行+保險”的“五位一體”新型經營模式,實現了糧食作物規模化經營28萬畝,帶動村集體增收2000多萬元。
積極與國內農業龍頭企業開展合作,發展棚菜、金蟬、肉雞、高油酸酯花生、油莎豆等特色種養產業,帶動廣大農戶增收,實現了全縣農村集體經濟年均增收7萬多元。因地制宜,清理農村廢舊房屋,騰出土地460畝,見縫插“綠”建設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發展漁光互補、農光互補項目,帶動62個村年增收630萬元,既扮靚了鄉村面貌,又增加了集體收入。如今,全縣村集體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莊達到了84.3%,50萬元以上的村達到55個。
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著力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黨的二十大立足新時代新征程,提出“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故城縣在實際工作中堅持規劃引領,編制了《村莊建設總體規劃》和《村莊風貌提升規劃》,強化規劃對建設的指導作用。實施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公共服務提升、文化塑魂、村莊綠化、愛國衛生運動“五大行動”,打造了冀東抗日英雄節振國紀念館、“七十二皇窯”村史館、紅星文化廣場等特色節點,清潔鄉村、無廢鄉村全面覆蓋,農村教育、醫療、養老服務水平明顯提升,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實施“觀摩拉練、領導包聯、四務公開、網格管理、積分獎勵、道德評議”等工作機制,有效提升治理水平。實際工作中,堅持定期舉辦和美鄉村觀摩拉練活動,通過現場評比、擂鼓奪旗等方式,營造了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已經建成省級美麗鄉村50個,其中吳梧茂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董學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工作取得了較快發展。
(作者系河北省故城縣委書記)
(責任編輯:景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