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過去一年,我們楊柳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更加規范,糧食增產已成定局,我和同事們干勁十足。
我們合作社有一支以“80后”“90后”為主力軍的農業職業經理人團隊,全流程系統化管理著種糧環節。從選種開始,我們選育抗倒伏、抗蟲害能力強且產量高的品種,積極探索有機種植,嘗試打造特色品牌。合作社建立了集種植、烘干、倉儲、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現代化種糧體系,還引入第三方機構負責財務管理,確保賬本公開、財務透明。
生活在農村,打開家門便是成片的農田,父輩在田間辛勤耕耘的背影讓人難忘。靠天吃飯、靠人出力、早出晚歸,這是種田留在人們心中的刻板印象。如今,種田是一項技術活兒,每一寸土地都凝聚著知識和科技的力量。比如,農業機械化改變了老百姓傳統的種植方式,讓“面朝黃土背朝天”成為過去式。截至2023年底,我們合作社已經陸續購入拖拉機、無人植保機、烘干機等40多臺設備,實現全程機械化種植。懂農機、學農技的職業經理人也越來越多,更重要的是農戶的收入提高了。
種好田靠什么?歸根結底還是靠人。但靠的不是大量勞動力的盲目投入,而是懂技術、會管理的科技型人才,是愿意扎根農村、甘于奉獻的創新型人才。崇州建立了“院士+院校學者+農技專家+新農人”的專業化人才服務矩陣,引進專家團隊為我們傳授新的種植技術,帶領我們從“新農人”成為“興農人”。
2023年9月,我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十佳農民”,這份榮譽讓我感覺肩頭的擔子更重了。現在我管理著4個土地合作社、1個烘儲中心和1個農機合作社,管理6500余畝土地。2023年,合作社種植的水稻實現每畝增產50斤左右,每畝地年均分紅再次增加。
高標準農田整齊劃一,田網、路網、觀光網相融成片,如今的農村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也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興農人”的隊伍。農村的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到農村創業,成就人生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