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貞玉(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生態環境工程咨詢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強調“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生態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部初步建成國家生態環境領域重大工程項目臺賬管理系統,結合鄉村振興戰略要求,科學謀劃并實施了一批有利于鄉村產業、生態、文化等方面發展的重大工程,儲備規劃項目數量總占比約為21%。這些重大工程涵蓋了小流域水環境治理與生態農文旅產業發展、廢棄礦山修復與循環利用、農村環境綜合治理與開發等多個方面,通過生態網絡建設、環境修復、農村環境基礎設施配套及產業配套建設,初步推動各地區立足區域資源稟賦、區位優勢,探索各具特色的鄉村生態文明制度創新與高質量發展路徑,促進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深度融合,努力打造綠色、清新、富裕的中國鄉村圖景。
加強規劃引領,秉持多要素協同理念,實現不同區域鄉村生態空間公平協調發展新目標。面向美麗鄉村,重大工程作為生態補償的實施載體,引領不同生態空間的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環境高水平保護統籌并進。針對損害群眾健康和生態空間價值的突出環境問題,規劃實施專項重大工程,導入相關產業,有助于生態環境問題的綜合性解決。同時,持續推進生態修復與污染治理技術創新,突破不同環境要素間環境協同治理的技術屏障。
厚植綠色投資理念,推動構建資源節約型、生態環保型和減污降碳型的美麗鄉村建設。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應搶占鄉村振興戰略綠色新發展格局的制高點,推動經濟體系綠色健康大循環,實現鄉村生態振興高標準扎實推進。繼續探索并創新生態環境治理商業模式,強化聯合經營和組合開發等方式,以增加環保項目收益。堅持健康宜居和產業興旺統籌協調,努力在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方面取得成果。將良好的生態環境轉化為推動產業綠色發展新動能,使農民在享受綠水青山的同時也能收獲金山銀山,真正實現綠色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拓展面向美麗鄉村的生態振興重大工程項目類型和模式,實現高水平制度創新和開放,加強科技支撐,促進綠色工程效益新轉變。除了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的項目,鄉村生態振興重大工程項目類型還應包括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空間保障性工程、產業創新和協同發展區重大項目等重點領域建設項目。這些項目包括低能耗改造、新能源綠色交通、綠色住宅、水利水電、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等。高水平制度創新和開放是治理能力建設的關鍵,將有助于完善環境工程管理制度、監管機制和考核力度,從根本上解決復雜環境工程管理中的協調難和落實難等問題。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強化以綜合環境效益評估為導向的全過程管理模式,并加強鄉村執法監管以及信息化、數字化的智慧環保監管體系,從而高水平保障生態環境重大工程建設的實際效果。加強生態環境領域科技創新,以降低治理成本為動力,促進農業生產的良性循環和生態平衡,延長資源循環利用鏈條,探索孵化生物質新能源及碳封存等高附加值技術產業,構建環境治理共生網絡,最終高效實現鄉村生態振興戰略目標。
《光明日報》(2024年05月08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