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現在正是采摘期,每天都有七八十人在采摘、晾曬,曬干后會有木耳經紀人上門收黑木耳。只要把黑木耳品質做好,根本就不愁賣!”在黑龍江省東寧市東寧北河沿國家級黑木耳標準化栽培示范園區內,整齊排列的菌包長勢喜人,黑木耳已然破袋而出,黑木耳種植戶熊存才高興地說。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以來,農業農村領域也開啟了新一輪改革的探索與創新。十年來,農業農村改革為廣大農民而改,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依靠廣大農民而改,增強了農業農村發展的內生動力。
在這個過程中,鄉村產業的作用尤為明顯。產業振興是增強農業農村內生發展動力的源泉,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和關鍵。十年來,鄉村產業發展成效顯著,特色產業助農增收、加工產業優化升級、三產融合邁向深入。
特色產業助農增收
發展特色產業不僅可以創造大量就業機會,還能促進就業和增加居民收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兼顧量的發展與質的提升。
東寧標準化栽培示范園區內的黑木耳進入收獲期,已開始大規模采摘。特色產業是帶動一方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基礎,東寧黑木耳是特色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東寧市是全國最大的黑木耳生產基地,擁有200畝以上的黑木耳生產園區39個,總占地1.7萬畝。全市有2.8萬菌農,占農民總人數的28%,每年黑木耳種植規模達9億袋,生產木耳干品超過4萬噸,產值達30億元以上。目前,東寧市穩定就業的菌農達2萬余人。截至2023年底,東寧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2527元,比2013年16695元的可支配收入翻了一番。
開展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和農業產業強鎮建設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舉措。
2020年,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啟動實施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項目,山東省沿黃大豆產業集群于2022年獲批建設。作為項目重點建設區的禹城市經過幾年的發展,已形成“一區兩園兩集群”;同時發揮德州國家級高新區優勢,建成10家鎮街工業園、108家農業產業園,形成了收獲、加工、銷售、服務于一體的大豆產業集群。
除了特色產業集群建設外,農業產業強鎮建設也是深化改革、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雨母生態魚是湖南衡陽蒸湘區雨母山鎮主導產業。全鎮共有養殖水面7890畝,產量0.79萬噸,標準化基地面積4000畝。全鎮共有42家經營主體發展生態魚產業,建立了相對完整的水產品產業鏈,推動魚丸、臘魚等魚產品及魚飼料加工、鮮魚冷鏈物流配送、休閑垂釣等二三產業發展,全產業鏈產值達3.45億元。2024年,該鎮獲批國家農業產業強鎮項目立項。
以雨母山鎮為代表的農業產業強鎮項目有力強化了原料基地建設,引導相關企業重心下沉,從源頭保障了鄉村產業發展基礎。
目前,全國累計建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220個,培育主導產業總產值超1000億元的集群3個、超500億元的集群23個、超100億元的集群158個,輻射帶動超過2300萬農戶,新增就業崗位61萬個。累計建設農業產業強鎮1709個,培育全產業鏈產值超10億元的強鎮超390個,輻射帶動超過1200萬農戶,鎮域從業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達2.6萬元。
總的來說,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和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可以通過規模效應和資源共享來獲得成本效益,推動農產品加工和流通環節向鄉村下沉,把農產品流通等環節增值收益留在鄉村,為鄉村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帶動更多農民增收。這也是農業農村改革為廣大農民而改的生動體現。
此外,農業農村部還培育鄉村特色產業專業村鎮4068個,實現總產值9000多億元,推介199個產值超十億元鎮和306個產值超億元村。這些平臺載體的建設提升了產業發展質量,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加工產業優化升級
石榴氣泡水、石榴果汁……6月中旬,山東棗莊百樂可石榴氣泡健康飲品等深加工項目研發的新品出現在北京的超市里,備受年輕消費者青睞。
石榴產業是棗莊市的重點產業。近年來,山東省棗莊市不斷豐富石榴加工業的產品業態,形成了石榴深加工聚集區,同時加大以石榴為特色的產業招商力度,深化與行業內知名企業合作,建成王老吉(棗莊)大健康產業園,帶動發展石榴加工企業30余家,鼓勵企業研發生產高端產品,支持農民開辦各類加工項目,開發石榴汁、石榴醋等系列產品8大類36種,其中石榴汁和石榴茶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60%以上,推動了石榴產業價值的提升。
農產品加工業在促進農業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和增加農產品附加值,有助于提升農業產業鏈的整體效益。隨著改革創新步伐的不斷加快,農產品加工業也迎來高速發展期。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從2015年的約2.2∶1提升到2022年的2.52∶1。
當前,全國多地以農產品加工提升產業的價值鏈。重慶奉節縣發展臍橙產業綜合深加工,推動“生產基地+精深加工”產業聯盟建設,打造建設區域性橙類綜合精深加工基地,推出“臍橙造”等具有奉節辨識度的深加工產品。加工業推動了產值的提升,奉節臍橙全年產值從2015年的15億元躍升到2023年的40億元。遼寧鐵嶺市聚焦食品加工產業鏈條延伸和價值鏈提升,協同推進農產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重點打造玉米、生豬兩條產值超200億元的全產業鏈和大豆、梅花鹿、榛子、肉牛四條產值超100億元的全產業鏈。大力推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促進了企業、項目向農業產業園區集聚。
農產品加工業的健康發展和優化升級離不開企業的力量。2023年,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企業數量超9.5萬家,實現營業收入17.61萬億元,同比增長1.5%。
三產融合邁向深入
6月14日,位于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的世界遺產地哈尼梯田雨后初霽,稻香陣陣,薄霧環繞著梯田,美不勝收。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競相記錄下這美好的景色。
近年來,元陽縣深入踐行“兩山”理念,積極探索現代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新思路,大力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持續優化整合鄉村文旅資源、豐富鄉村產業業態、增加農民致富渠道,構建了以哈尼梯田景區休閑農業為主體的鄉村旅游產業體系。
“我們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經營服務產業,成功打造了以哈尼小鎮為中心,輻射帶動箐口、黃草嶺、大魚塘、全福莊等周邊村寨的‘一心多點’鄉村旅游圈,共發展鄉村客棧266家,直接帶動就業5000余人,間接帶動1萬余人,實現經營收入3000余萬元。”元陽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昊倫說。
元陽縣是全國休閑旅游發展的一個切面。透過切面,可以看到休閑農業發展的蓬勃活力,也看到了全國各地探索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更多可能性。
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深入挖掘傳承柳青創作精神,先后建成柳青紀念園、柳青故居、柳青文學紀念館等系列紅色教育場館,持續推動柳青文化品牌建設。“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長安唐村—上王村”入選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浙江湖州長興縣以深化“千萬工程”為主線,通過“理念引領、產村融合、產品迭代、品牌塑造、全域統籌”的組合拳,推動休閑農業高質量發展。2023年,長興縣鄉村休閑農業從業人員達1.5萬人,累計接待游客數量突破104.7萬人次,全年休閑農業旅游觀光總收入達13.9億元,較2020年增長90%。
為進一步推動休閑農業恢復發展、促進農文旅深度融合、促進消費、提高農民收入,2023年農業農村部宣傳推介256個美麗休閑鄉村,發布“鄉味”濃郁的219條精品線路和701個精品景點。目前,累計推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1953個,持續激發休閑農業發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