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动人物特级av片在线观看,亚洲偷自偷白图片99,人人人澡女人视频,一本一道久久综合久久

曾家鎮種菌記

2024-08-12 10:37 來源:農民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梁木)
聚焦中央鄉村工作會議
2023穩秋糧 奪豐收
首頁 > 滾動資訊 > 正文

曾家鎮種菌記

2024年08月12日 10:37   來源:農民日報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鄧俐

  土陶鍋里泉水沸騰,放進雞塊、姜片、蔥段、羊肚菌等,煨上兩小時,湯濃香溢——由虎峰山泉水、土雞、羊肚菌熬制的雞湯上桌了。這是虎峰山石頭院主理人劉立建開發的新菜品,不少游人慕名而來,光這一道菜每月就能增收一萬多元。

  重慶市高新區曾家鎮下轄6個行政村,城市規劃區范圍外有虎峰山、白林、農安等村,占轄區面積近45%。隨著西部科學城的建設熱潮涌起,這些山村怎么發展?如何壯大集體經濟、增加村民收入?都是擺在眼前的現實問題。

  近日,記者走進曾家鎮,上山下村,聽一朵菌變成村民口袋一塊“金”的故事,看虎峰山村干部群眾怎樣走出鄉村產業振興新路子。

  村村攜手走新路

  豐收時節,虎峰山野,香果滿樹。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造就了虎峰山桃、白林脆冠梨等優勢農作物。

  怎么讓村民腰包更鼓?虎峰山村黨支部書記官中舉一直思考著這個問題。去年4月1日,他和隔壁福來村黨支部書記張朝先的一次聊天,有了答案——“山上能長出野生菌,為啥我們不能自己種?”如果在山上種高附加值的羊肚菌,既不占耕地,又能充分利用資源,簡直是雙贏。隨即,種菌成為破局之選。

  “搞林下種植,福來村全都已‘農轉非’,早沒地了。”張朝先猛呷了口茶。

  “我們虎峰山村有,正好前些年退耕還林閑了不少,還可以帶動我們1000多村民一起搞!只是聽說這個種植難度大……”官中舉激動地站了起來。

  “好,你等下!”張朝先放下茶杯,抄起手機撥通了“柴哥”的電話。柴哥是早年因福來村征地拆遷,赴外地種菌多年,積累了豐富經驗的柴正夢。

  “虎峰山植被深厚,落葉長年堆積在林間,是天然的肥料,水源也豐富,種植羊肚菌條件極佳,十分難得,不管從產值還是食用價值來說,外地大棚環境都比不了。”柴正夢接到電話,沒有猶豫。

  隨后,曾家鎮以黨建統領撮合福來村和虎峰山村,以“一村出錢一村出地”的方式進行聯手——福來村以村集體企業出資,虎峰山村以土地作價入股,返鄉創業的柴正夢則以技術入股參與管理,實現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菌菇林下種植,就這樣開干了。

  成功試水菌變“金”

  菌菇提高價值的關鍵在于野化,以羊肚菌來說,野化后每斤可從80元升至150~220元。但到底能不能野化成功?官中舉其實心里還是沒底。

  “種雞樅嘛,成本便宜些。”“對頭,要是虧了也虧得起!”但一盤算,光種子錢還要4萬,這對初創期的他們來說不是小數目。

  于是,官中舉帶團隊在虎峰山精心選好10畝“試驗田”,4月20日,正式下種。為啥這么快?他們說,“方向對了就開干,等不得。”

  6月,小傘苞慢慢穿透晨間薄霧,終于變成一朵朵茁壯的菌菇!試種成功的喜悅,讓團隊繼續探索生態資源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可一盆涼水隨即潑來——“你這些秧秧整得出來羊肚菌?”“我還不如種點包包白(圓白菜)。”面對動輒上千元的種子投入,村民還是沒什么信心,不為所動。

  “走,上門!”官中舉帶著種子挨戶叩門,“試試嘛,種不出來都沒事,有收成我們還可以保護價收購……”

  村民劉利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之前就聽說羊肚菌吃了好,現在有免費種子和技術支持,就種了半畝。”她的幾戶鄰居也在她的帶動下加入了進來。

  村民張孝如路過,看到官中舉汗流浹背地忙活著,也看出了門道,打起致富“算盤”:羊肚菌一兩百元一斤,3個月種得成,就算種不出來,日結的勞務費還有一百多元,光這塊就有幾千元,還是有賺頭。張孝如笑呵呵地說:“屋頭幾畝地一直荒著,種來試試。”

  就這樣,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試水。

  2023年底,虎峰山村又傳來好消息:羊肚菌大面積野化成功,230畝地里結出3萬多斤羊肚菌,產值近500萬元。隨著種植規模擴大和產量增加,帶動村里約40人就近就地穩定就業,人均增收數千元。

  產業鏈逐漸成形

  望著日漸挺拔的菌菇,官中舉又陷入思考:山上的菌,拿出去加工賣,我們沒有議價權,如果不把產業鏈留在山上,就失去為村民提供更多增收的渠道。

  “必須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經上會討論,他們決定分幾步走。

  沿松林地路邊點狀播種,讓游人免費采摘,體驗野外拾菌樂趣,拉動生態游,形成口碑;集中規模野化種植,細分鮮菌現采和干菌禮盒兩種產品出售,豐富“虎峰山”自主鮮貨品牌種類,打造高品質有機產品。

  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滿足了游客的個性化需求。有個直觀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山上停車場收入同比增長超50%。

  同時,“微笑曲線”也在持續拉長。

  一頭是把握種子源頭。柴正夢把高品質原種在無菌恒溫室培育,不僅成本更低,種質也更好,良好生態基礎加持下,虎峰山林下羊肚菌最高畝產達到500斤,產量、口感、品質均遠超大棚種植。

  另一頭,一條產業鏈也逐漸成形。本地產、本地再加工增值——在曾家鎮牽線下,山上不少民宿的餐桌上,羊肚菌新菜品頻頻出現,增收同時也賺足了口碑,拉動山上的整體經濟。

  官中舉也不忘搞研發——按季節立體差異化培育其他菌類,上半年可采摘黑皮雞樅、赤松茸、榆黃菇,下半年則主打羊肚菌;羊肚菌醬和酒也在謀劃中,既實現可持續發展,還能提升市場競爭與抵御風險能力。

  這段時間,持續幾天高溫后,基地內一串串像“門簾”樣的菌包掛在半空,陣陣菌香撲鼻而來,一簇簇榆黃菇探頭而出,長勢喜人。

  張孝如在林地翻著土,今年他又找基地要了些種子。他說,下半年又有幾十戶村民加入進來。

  看著試種的兩袋黃金菇冒出了金色的頭,劉利馬上發了朋友圈:“有點小驚喜,準備繼續跟進。”

  柴正夢早早來到山上,看看濕度溫度,看著桃紅側耳小苗慢慢萌出,像望著精心照料的孩子,眼里滿是笑意。

  官中舉和張朝先正商議著引入戰略投資,擴大規模,謀劃大農業發展。他們望著近萬畝的蔥郁林地,地里長的、樹上掛的都是金燦燦的果實,那也是村民的致富希望。


(責任編輯:梁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