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市平谷區山東莊鎮的桃棚村是冀東西部抗日根據地核心區,也是平谷第一面黨旗升起的地方。近年來,當地充分挖掘紅色文化和鄉風民俗,吸引八方來客。
沿京平高速驅車約1個小時,進入蜿蜒曲折的山路,穿過陡峭山谷,便來到位于半山腰的桃棚村。遠處山巒疊嶂,郁郁蔥蔥。一個個精心打造的庭院,似乎在邀請來訪者駐足欣賞。
桃棚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符寶森說,長期以來,村內以林果業為主,村集體收入低,基礎設施滯后,發展面臨瓶頸。近年來,為改變收入來源單一的現狀,桃棚村堅持黨建引領,積極保護村里紅色資源,大力發展紅色旅游,抓住機遇培育新業態,蹚出了一條“以紅帶綠、以綠襯紅、紅綠結合”的鄉村振興之路。
“我們修復了紅色遺址,如抗戰時期的指揮部、兵工廠等,還建設了紅色文化展覽館,讓游客們能夠親身感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符寶森說,紅色文化的發展不僅凝聚了人氣,也帶動了桃棚村的經濟發展。
3年前,“也行”咖啡館經營者林麗放棄了城里的設計工作,來到桃棚村打造了自己的咖啡館。“也行”一開業,就成為遠近聞名的打卡地。遇到節假日,吸引了不少慕名而來的游客,成為村里一景。
咖啡館賣的不只是咖啡,還有生活體驗。林麗設立“栗醬商店”品牌,代賣當地采摘的茍椒子、手工制作蜂蠟蠟燭,所得收入與村民共享,特色農產品就這樣借著文旅東風打開銷路。
目前桃棚村已有24戶民宿營業,20余戶正在設計建設中,培育出“橡樹紅了”“月伴山”等精品民宿品牌。2023年,桃棚村民宿、咖啡館等產業經營性收入約220萬元,村民房屋租金收入90余萬元。
鄉村業態越來越好,在外打工的年輕人也慢慢回村了。41歲的符云峰回到家鄉,當起了紅色文化的講解員。“村子越來越美,人氣越來越旺,我們的干勁也更足了。”
曾經山坳里的“百戶”小村,變成了現在綻紅展綠的“桃苑之星”。符寶森說,桃棚村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將紅色“基因”傳承下去,不斷拓展紅色文化旅游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