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意見》明確提出,拓寬農村勞動力就業增收空間。這一戰略部署既是對我國長期以來農村就業政策的延續和深化,也是應對新形勢下農村勞動力就業挑戰的創新之舉。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持續加大對農村勞動力就業增收的政策扶持力度,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取得顯著成效。2023年末,全國農民工較上年增長0.6%,其中外出農民工增長2.7%,顯示了農村勞動力市場的活躍度。2023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1691元,農民工月均收入水平增長3.6%,表明農村勞動力就業質量和收入水平穩步提高。
盡管取得了顯著進展,農村勞動力就業增收仍面臨諸多挑戰。從需求側看,農村就業服務體系不夠完善,供需匹配效率偏低,第二產業對勞動力需求減少,而新興服務業就業門檻較高。從供給側看,農村勞動力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水平較低,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勞動力老齡化趨勢限制了就業選擇和機會。從社會保障看,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保障不足,勞動力社保參與率低,城鄉社保差距大,醫療負擔重,養老問題凸顯。未來應從多方面著手,深化就業體制機制改革,構建農村長效增收機制。
創造需求帶動農村勞動力就業。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產業鏈上下游緊密協作,創造更多高附加值崗位。鼓勵勞動密集型企業,特別是輕紡、食品加工、手工制品等產業在縣域布局,快速吸納大量農村勞動力。深入挖掘縣域經濟潛力,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新興業態,培育農村電商人才,包括網店運營、直播帶貨、農村物流等。引導外出人才返鄉創業,提供創業培訓和支持政策,降低創業門檻和風險,通過創業帶動就業。
提升技能水平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根據市場需求和企業用工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項目,提升農村勞動力專業技能和競爭力。針對不同年齡、性別、技能水平的農村勞動力,制定差異化就業扶持政策和培訓計劃。對于就業困難群體,如殘疾人、低保戶等,實施更加精準的就業援助措施,如崗位補貼、社會保險補貼等。推廣訂單、定向、定崗培訓模式,確保培訓與就業的有效對接。加強農村勞動力市場管理,在鄉鎮、村等基層單位設立勞務服務站點,提供一站式服務。建立和完善農村勞動力市場信息系統,促進供需雙方有效對接。開展農村勞動力就業狀況監測和評估,為政策制定提供數據支持。
完善體系服務農村勞動力就業。應建立覆蓋城鄉的一體化就業服務網絡,為農村勞動力提供便捷、高效、精準的就業服務。加強勞動監察和權益保障,確保農村勞動力享有平等的就業權利和合法權益,如取消就業地參保戶籍限制,推動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住房公積金等社會保障制度向農村勞動力全面覆蓋,縮小城鄉社會保障差距。建立常態化就業幫扶機制,特別是針對農村低收入人口和困難群體,提供就業援助、技能培訓等定向支持措施,防止因失業導致規模性返貧。加強農村金融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增設普惠金融服務網點、推廣智能化金融服務設備,提高農村地區金融服務可得性便利性,為農村勞動力創業融資、收入管理和資金結算提供便利。